光环不再! 陆奢侈品消费雪崩 LV柜姐们从年薪几十万到月收入仅三千
近年来,中国奢侈品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但2024年,这一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从奢侈品牌门店的冷清到销售员的业绩锐减,奢侈品行业的光环逐渐褪去,也映射出消费心理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
中产消费降级:从帆布包到“去奢侈品化”
曾经热衷奢侈品消费的中产阶级,如今越来越多地选择放弃购买昂贵的品牌配货,而是倾向于更加实用或低调的消费方式。部分消费者甚至直言,宁可背上帆布包,也不愿再为昂贵的Logo买单。
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奢侈品销售员的生计。香奈儿销售Cicia表示,过去频繁光顾的老顾客似乎一夜之间消失了,而完成每月200多万的业绩目标变得越来越难。一些高抽成的小众商品如珠宝、摆件等曾经被视为优质顾客的标配,如今销售压力转移到更基础的款式上。
柜哥柜姐的“薪资滑坡”与生活困境
在销售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奢侈品销售员的收入也经历了巨大滑坡。
薪资差距:曾经年薪几十万元的销售员,如今月收入可能仅有3000元。
抽成缩减:例如,一只售价20万元的鳄鱼皮包,税后抽成仅为3500元,而高抽成的商品如皮箱、麻将桌等却鲜有买家问津。
尽管收入大幅下降,销售员仍需维持高消费水平以匹配品牌要求的形象。正如曾在LV工作的PP所说,“穿着打扮是立足根本”,即便薪水缩水,也不得不“咬牙”购买自家品牌的新款。
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意外繁荣”
专柜奢侈品销量下滑的同时,二手奢侈品市场却迎来新的增长。PP辞职后转战北京的二奢门店,他表示,许多原本专柜的老顾客如今选择购买二手奢侈品。
价格吸引力:在专柜买Gucci的价格,二奢市场可以购买爱马仕的基础款。
消费转变:部分消费者从“炫耀Logo”转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进一步推动了二手市场的活跃。
从“名利场”到“普通打工人”:行业的祛魅过程
奢侈品销售的光环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入行,但实际工作体验却让许多人大失所望。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刚进入Dior工作的留学生33感叹,起初以为与富人客户打交道可以接近更光鲜的人生,但最终发现“华丽生活的入场券”并不属于普通销售员。
社会认知的改变:33提到,有钱人购买奢侈品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社交和人脉,“普通人花钱买Logo,有钱人买的是圈层身份”。
行业未来:消费心理与市场结构的深度调整
中国奢侈品行业的寒冬不仅是经济形势的反映,也揭示了消费者心态的转变:
中产阶级的消费理性化,使得奢侈品牌面临更大的挑战。
高端客户对品牌的需求逐渐转向个性化与圈层化。
二手市场的火热反映了新的消费趋势,可能成为奢侈品行业的潜在增长点。
对于柜哥柜姐们而言,这一行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职业生涯的调整,也让他们对社会阶层和消费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在经历寒冬后,奢侈品行业能否重新焕发光彩,将取决于品牌能否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以及重塑消费者信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