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快讯 > 正文

高股息红利板块涨幅居前 多因素共振推升红利资产关注度

中国证券报

  原标题:红利资产配置性价比再次凸显 机构看好当下布局窗口期

  12月9日,A股市场三大股指震荡收跌,具备高股息红利特征的石油石化、钢铁、公用事业等板块涨幅居前。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红利相关ETF获得市场资金增配,叠加长期利率再度突破前期震荡中枢,本轮涨幅并不突出的高股息红利板块作为底仓配置资产的性价比将再次凸显,年底至明年1月是高股息资产的配置窗口期,建议积极把握银行、煤炭等行业方向机遇。

  高股息红利板块涨幅居前

  12月9日,A股市场未能延续前两个交易日的上涨态势出现调整,不过临近收盘,市场三大股指震荡拉升,使得跌幅有所收窄,上证指数守住3400点关口。数据显示,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跌0.05%,报3402.53点;深证成指跌0.55%,报10731.66点;创业板指跌0.81%,报2248.63点。

  从成交情况看,12月9日,A股市场成交额为1.66万亿元,已实现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额超1万亿元,追平了A股2021年7月21日至9月29日创下的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的纪录。

  从行业板块表现看,12月9日,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跌多涨少,汽车、石油石化、钢铁、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银行、家用电器等板块涨幅居前,这些板块高股息红利特征明显。从概念板块看,PEEK材料、氟化工、培育钻石、超硬材料、新能源整车、CRO、航空运输等热点板块涨幅居前。

  “在前期一揽子政策落地起效与社融发力下,预计国内经济跨年稳步恢复且动能不减,宏观流动性环境趋于平稳,且近期仍有降准可能,机构资金、活跃资金与散户资金有望形成共振,驱动A股市场跨年行情。”对于年底A股市场行情,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持相对积极态度。

  多因素共振推升红利资产关注度

  作为2024年最受推崇的主线之一,高股息红利资产在年初领涨全市场,此后随着A股主要股指反弹、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市场风格也出现分化和扩散,红利风格不再“一枝独秀”。不过,近期随着A股市场主要股指重拾涨势,叠加长期利率再度下行,当前投资机构对高股息红利板块配置价值的关注度再度升温。

  数据显示,在政策宽松预期持续的背景下,近期债券市场迎来强势反弹,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并创下多年来新低,这被视为推动资金增配高股息红利资产的积极推手。此外,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统计,上周市场被动资金仍保持净流入态势,除A500ETF外,红利相关ETF也获资金增配;从行业看,银行是被动资金上周主要流入的行业之一。

  “国内财政支出发力进入加速阶段,流动性环境较为宽松,同时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金融市场利率普遍下行并带动国债利率下行。”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预计,本月中旬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权益资产预计表现较好,考虑到金融市场利率低位,叠加年底至明年1月初进入机构资金配置窗口,高股息板块或有估值切换机会。

  一级市场方面,数据显示,在本周新发行的一系列基金中,出现了诸如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华泰柏瑞红利量化选股等红利风格相关的品种;在上周完成发行的基金中,也涌现出诸如创金合信红利甄选量化选股、银华中证高股息策略联接、人保红利智享等红利主题产品。

  “当前在政策宽松预期下,长期利率再度突破前期震荡中枢,为红利风格的超额收益打开了空间。”国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林荣雄认为,利率的下行决定了红利风格的Beta,而分红比例的持续提升决定了红利板块内部的Alpha。“今年底到明年可以期待的是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并与财政化债形成配合,红利风格的Beta会再次出现。”

  作为配置底仓性价比凸显

  对于高股息红利资产后市配置,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认为,高股息红利板块基本面仍在,建议关注具备现金流稳定性行业,其构建的红利价值组合包括消费内需(白酒/家电/医药龙头)、周期资源品(有色/煤炭/交运/建筑)、红利低波(银行/公用)等细分板块及品种。

  东吴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陈刚认为,在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本轮涨势并不突出的核心红利板块作为底仓配置资产将再度具备性价比,建议关注银行、公用事业等核心红利品种。

  对于高股息红利资产代表性品种之一的煤炭,国盛证券能源电力行业首席分析师张津铭认为,A股市场近期上涨行情中,煤炭板块涨幅落后,存在补涨效应,而短期市场分歧略大,也有锁定收益、避险需求;就煤炭板块本身而言,龙头公司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底层逻辑由“弱现实、强预期”逐步向“强现实、强预期”转变,“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助力煤企估值重塑,“互换便利”有望助力高股息红利资产迎来增量资金等积极因素也正在积累。

  结合对宏观政策的分析,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认为,在9月下旬政策转向后,财政部确认赤字提升存在较大空间的同时大力推进化债,经济下行风险降低,结合央行增量资金政策快速落地,建议可重点关注破净红利资产的估值修复行情。

中国基金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中国基金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基金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激光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 4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