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价格战激烈 卖家血本无归
随着销售成长放缓、价格压力上升,以及购物平台为吸引更加注重成本的消费者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国电商卖家正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据报导,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过去受惠于名人效应,以及各大购物季的消费狂潮,现在则首当其冲的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冲击。 虽然极端的折扣、以影响力主导的销售活动和大方的退货政策支撑了电商产业,但这些做法正在伤害那些以电商维生的供应商。
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的利润正在受到挤压,数千家加入电商平台的小企业利润也因此受到影响。 1名销售日常用品的上海电商营运商表示,电商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今年的竞争很激烈,很多卖家恐怕都撑不过3年了。 可以明显的看到店家参与双11等活动的热情降温,商家不知道自己能卖多少产品,但同时却必须为了购物季建立库存,而在促销活动期间,几乎不可能看到爆炸性的成长。
中国的电子商务占了整体零售业的27%,每年销售额达12兆人民币(1.65兆美元,约新台币53.91兆元)。 但根据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数据显示,随着经济放缓,电商荣景不再,过去的两位数成长,放缓至个位数成长。
随着经济放缓的影响开始显现,供应商也开始反对销售噱头的副作用。 今年618购物季期间,女装品牌茵曼的老板也公开呼吁当局介入平台强制卖家承担退货成本的退换货保障政策。
供应商指出,这类政策由拼多多从2021年开始实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以至于其他平台纷纷跟进,但这项政策却给卖家带来的庞大的成本。 茵曼创办人方建华在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电商平台的退货率普遍在60%左右,然而在这类政策实施之前,退货率约30%。
方建华指出,供应商仰赖的主要平台不应该使用「消费者至上」的政策,这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许多企业必须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才能在多次的促销活动中,维持在消费者搜索结果的前列。
电商业者直言,退货保障政策导致服饰等类型的退货率飙升,尽管服饰类的退货率一直相对较高,但自从消费者不用自行负担退货时的运费后,退货率更是大幅上升。 业者表示,现在每卖出3件衣服,至少会有2件被退回,且卖家要负担双向的运费。
电商顾问公司Azoya表示,消费者冲动购物导致退货率提升,这使得没有足够现金流来承担成本的小型零售商日子变得更难熬。 但退货率恐怕只是这些企业挑战的一小部份,他们还面临着要获得高流量的成本,以及与网红、直播主合作的高成本。
零售商也感受到了以工厂价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影响,澳洲墨尔本蒙纳许大学(Monash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史鹤凌(He-Ling Shi)表示,拼多多上的一些卖家已经连续2年亏损,他们对于价格最终能支付成本已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商家必须继续透过平台销售,否则就可能关闭工厂。
业者表示,经营环境很差,销售额没有成长,因为没有新客户,人们的平均收入也不像10年前一样成长,只有平台之间、卖家之间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中国电商产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