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消费“多点开花” 假日经济潜力持续释放
“据说每个城市都来了一亿人”“知道的会说我们是在旅游,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在围攻景区”……一系列“人从众”的评论,凸显出“五一”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
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
专家表示,居民出游热情不减,旅游正在加速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释放,带动假日市场持续升温。
下沉市场旅游目的地受欢迎
“我们选择秦皇岛作为旅游目的地,主要原因是离北京比较近,玩三天再回来休息两天,假期过得既愉快又不累。”家住北京的李梦婷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跟李梦婷有同样想法愿去小城市旅游的人不在少数。携程数据显示,县域(县城及县级市)旅游市场增长明显。“五一”假期期间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
“越来越多的下沉市场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文化和旅游部表示,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安徽宏村等乡村古镇深受游客青睐。
旅游市场的火爆在人员流动数据方面也得以体现。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35846.27万人次,日均27169.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五一”假期期间)增长23.7%,比2023年同期(“五一”假期期间)增长2.1%。其中,铁路客运量9176.5万人次,日均1835.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3.3%,比2023年同期增长1.4%。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分析,居民出游热情不减,旅游目的地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部分“黑马”旅游目的地延续高速增长,“下沉旅游”“反向旅游”增速领先,优质旅游目的地保持稳健增长。
演出市场掀热潮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假日经济的一大特征。文化和旅游部表示,甘肃、江苏、陕西等地将演艺、非遗、文化遗产、美食等元素与旅游融合。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热门博物馆客流持续保持高位。
去一座城,看一场剧,成为一些游客的真实写照。“一放票,我就抢到了三张,同行的朋友想和我们一起去,但票已售罄。”携一家老小从山东来北京游玩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次来北京游玩,很幸运赶上北京草莓音乐节并抢到全家人的票,以前参加音乐节的是年轻人居多,现在很多都是一家人一起来,非常热闹。”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音乐节、旅游演艺等各类演出总票房达9.27亿元,观演人次达167.10万人次。
为了充分满足游客的假日文化需求,各地纷纷“解锁”新花样,精彩纷呈的演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也带动了演出场所周边的餐饮、酒店预订量的提升,成为拉动城市文旅发展的新动力。
例如,上海文化演出票务平台“摩天轮”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在该平台热卖的音乐剧、话剧、脱口秀等演出活动多达数十场,观演人群环比增长超过50%,外地观演人群环比增长超过68%。
惠民措施频出
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释放,离不开文旅消费惠民措施的推出。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五一”假期期间,文化和旅游部举办全国“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活动,会同中国银联实施2024年度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推出各类文旅消费惠民措施。
“五一”假期各地促消费活动密集展开。例如,广东省近日发布2024年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安排,围绕美食、滨海、夜游、演出、亲子、研学、乐园等消费热点,培育具有广东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增长6.8%。
“2024年‘五一’假期延续了从元旦、春节到清明节的增长趋势,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旅游花费、人均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距离、入出境旅游人次等主要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正在加速进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厚植日常生活的消费让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基础更加坚实,让旅游投资和市场主体的创新空间更为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