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人工智能底座 昇思生态正式进入千行百业
图①④昇思开发者进行现场讨论 图②昇思生态联盟 图③昇思开发板 贾丽/摄
本报记者 贾 丽
凝聚生态力量,人工智能底座再夯实。近日,在昇思人工智能框架峰会2024上,华为宣布昇思MindSpore(以下简称“昇思”)实现AI框架的突破升级,成为业界首个原生支持大模型的框架。
作为自主创新的大模型平台,AI框架是算法应用和硬件算力之间的桥梁,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赛道上,这一软件根技术是支撑大模型创新的关键要素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在此次峰会现场获悉,截至目前,昇思Al框架已经开源500多个模型项目,涉及超过5500家企业。软通动力、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多家企业均实现了与昇思的适配。这意味着,AI框架生态走深向实,正式进入千行百业。
“预计2024年昇思在国内新增AI框架份额将达18%,并在认证企业、用户下载量、原生模型等各方面都将获得成倍增长。”昇思MindSpore开源社区理事长丁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在AI框架领域等关键环节的创新,为高性能科学计算提供了基石。而面对大模型在开发与落地过程中训练时间长、推理成本高等难题,以AI框架为代表的软件根技术通过持续迭代,加快推进AI底座自主创新,以期成为加速行业智能化的“新引擎”。
AI框架再升级
作为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全流程开发的核心力量,AI框架的创新至关重要。业界首个AI融合框架昇思的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夯实了开源底座。
记者了解到,经过四年开源,目前,昇思社区在计算生物、材料化学、电磁仿真等AI for Science领域,与产业链企业、机构等进行算法等研发,降低大模型开发门槛。昇思MindSpore 2.3版本此次全新发布,让AI框架在训推技术、生态兼容等方面有了里程碑式的提升。
作为支持大模型创新的“孵化器”,昇思已经原生、适配支持超过40个大模型。这意味着,在“百模大战”的今天,国产主流AI大模型背后均有昇思的身影。开源社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昇思MindSpore下载量突破687万。
昇思已经衍生出繁荣的生态,南向支持适配多样算力,北向支持各行业、各算法厂家及科研机构的模型和应用开发。在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袁博看来,昇思降低了国内自主化大模型的应用门槛,让各行业可以自建大模型应用,有助于促进我国大模型产业发展。
“作为AI软件底座技术,昇思有所突破,不仅是国内大模型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提升和产业拓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平台掌控力得到进一步巩固,也预示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和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前景。”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汪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昇思生态快速发展,是我国企业在AI技术底座上不断寻求创新突破的一个缩影。当前,全球企业纷纷抢占AI高地,以昇思、飞桨等为代表的国产AI框架异军突起,商汤科技、字节跳动、小米等企业纷纷加入AI框架生态,改变了此前谷歌和Meta的AI框架双寡头主导局面,本次昇思新加入AI计算加速特性,也打破英伟达CUDA在计算架构上的“一家独大”,为国内企业在核心软件领域掌握主动权奠定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科技发展处处长王正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深入演进。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5800亿元,通用大模型在制造端加速部署。下一步,工信部将全力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在核心芯片、算法框架等关键环节技术攻关,持续夯实底座、建立标准及高水平开源开放社区等,实现昇思等底座突破创新与生态的繁荣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竞争加剧,国内企业在AI技术的底层架构上开始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以昇思计算框架为代表的底层基础设施的崛起,为AI应用开发者提供了高效、灵活的计算平台。”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研究员马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朋友圈持续扩容
伴随AI框架生态进入“深水区”,昇思朋友圈也在持续扩容。
记者在峰会展区看到,软通动力、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昆仑万维、中国电信等多家上市公司成为昇思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基于昇思的基础和行业大模型的产业生态,正加速覆盖制造、金融、电信运营商等多个领域。
作为昇思开源社区理事会的成员,科大讯飞、云从科技均已经与华为在AI相关领域进行深度技术创新和推进应用落地。
榕基软件表示,公司政务信息化AI云平台与昇思完成了兼容性测试。高新兴方面称,基于昇思开发出了针对治安防范应用的智能分析产品。东方通、东方国信及安恒信息等公司自主研发的AI应用层产品、大模型也均已完成了与昇思的兼容适配或测试认证。
商汤科技大装置解决方案架构师孟凡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行业的算力供应亟待提升,商汤与昇思联合打造了国产化的算力中心,为算力和智算中心的落地提供了充足供应和支撑。
“昇思的开源性让企业和高校团队可以攻克多个制约难题。我们团队将AI数字人技术迁移到昇思平台,为AI数字人技术落地的可持续性打下基础。”中山大学AI数字人团队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走在与昇思兼容的路上,或者已经完成了平台适配工作,昇思生态也越发繁荣。“AI框架的开源,将吸引更多企业和开发者加入生态系统中,推动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更加多元化和深入。”汪镭说。
难题如何破解?
国内大模型“百舸争流”,大算力、强算法、大模型成为众多企业的迫切需求。如何提升算力利用率、降低模型训练成本,成为众多企业及开发者面临的难题和亟须翻越的大山。
与此同时,在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昇思也面临一些难点。例如,怎样保证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的性能优化、处理大规模数据带来的计算挑战等。
那么,国产AI框架如何真正跨越难点,加速智能化创新?又该如何构建全球生态优势?
国产AI框架在技术创新及生态共建上依旧任重道远。马超建议,昇思需要不断优化算法,提升计算效率,并通过与硬件厂商的紧密合作,实现更好的硬件适配性。此外,昇思生态共建方还需培养一批AI技术的实践者。
袁博表示,实现昇思等AI框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走向全球,需要进一步提升AI框架的兼容性,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开源生态的快速发展是AI底座共建者克服难点的关键。开源框架起到了承接上层应用和底层算力的纽带作用。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陈炜鹏称,开源加速了技术底座的国产化进程,促进共建者联合攻克难关,百川智能将与鹏城实验室、昇思一起,持续探索超大规模模型的训练和应用,夯实AI底座。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冯冠霖表示,人工智能正迎来新一轮热潮,我国在这一领域里还处于追赶态势。人工智能开源建设是破解行业难题的重要方式。“基金会将制定、规范AI基础设施算力、数据模型池接口等相关AI开放标准,建立覆盖芯片、算法、系统等的认证体系,推进在金融、医疗等重点行业AI场景的应用标准规范,为融入国际标准提供先行先试的场所,促进整个生态繁荣。”
当下,在政策和技术双重加持下,中国企业在AI芯片、底层架构等方面的专利壁垒及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增强,中国科技力量正加速注入全球浩瀚的AI海洋。夯实资源“底座”,厚植生态“底色”,中国AI产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