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提升传统产业
本报记者 曾诗阳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是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成熟度高、支撑性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盘,其生产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张英委员建议,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加速成为生产力工具,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要以智慧产业链、智能运维、数字仿真等行业应用为牵引,融合空间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打造工业大模型、工业元宇宙等创新工具和赋能平台。
加快绿色技术赋能产业更新。张英委员说,产业绿色化转型是适应绿色规则、提升未来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培育绿色供应链链主企业、绿色技术供应商和专业评估认证机构,推广绿色制造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创新。
加快“两业融合”赋能产业焕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传统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场景。
在张英委员看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相辅相成、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有望孕育新的增长点。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新技术、新工具、新理念,更好赋能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工艺迭代、管理创新、服务优化等业务流程,提升发展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只有两者协同发力、互为促进,才能进一步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张英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