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运加快世界一流智慧物流平台建设
● 本报记者 乔翔
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重要上市平台,中国外运积极响应招商局集团“第三次创业”号召,持续完善业务结构,提升管理效能。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净利润42.2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公司积极优化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均下降5.8个百分点,分别降至47.13%和24.16%。
在4月16日举行的招商局集团控股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说明会上,中国外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宋嵘表示,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焦各项重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研发投入赋能转型
2023年,中国外运化市场存量为外运增量,持续完善业务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发展韧性更加强劲。
从财务指标看,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提质,通过成本费用管控等举措,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公司积极优化负债结构,资产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分别下降至47.13%和24.16%。
从业务指标看,公司主要板块业务量均有所增长。其中,合同物流、空运通道、铁路代理实现双位数以上增长,增速分别达13.3%、15.5%及26.6%。
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公司2023年加大科研投入,全年投入约4.21亿元,促成了一系列研发成果。
2023年,公司虚拟员工解决方案入选港航物流业TOP30创新案例,荣获工信部2023年度中国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合资公司青骓累计自动驾驶里程突破115万公里,货运总重量近2000万吨,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此外,公司聚焦打造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制定“双碳”行动方案与专项战略规划,发布中国外运绿色物流白皮书,独家参与国内首个物流行业公共碳计算器的研发等。
据介绍,公司持续落实“场景+科技”“客户+科技”的创新战略,加快推动物流科技研发及产品化、规模化、体系化应用,按照“新型承运人”模式优化完善了水、陆、空、汽业务操作系统,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自动化、算法等前沿技术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应用,将新技术以人机协同或环节自动化的方式嵌入到实际业务流程中,显著提升一线操作与运营效率以及服务水平,提高业务操作的准确率与及时性,改善客户体验,推动行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化前沿技术与物流场景的融合,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物流场景的研发与应用,与更多头部客户联合共创,建设一批行业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着力推动产品通道建设
当前,物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突破期。一方面,行业整体承压,运价下降;另一方面,行业“内卷”升级,物流“出海”和物流企业转型成为行业新风向。
面对全球物流行业的系统性变革,公司将积极打造“通道+枢纽+网络”运力网络,持续在构建韧性供应链上下功夫,着力推动产品通道建设,保持“新型承运人”的战略定力,在空运、水运、陆运和汽运方面努力取得新成效。
据介绍,在水运方面,干线端持续加强与核心船公司的战略合作,在东南亚、欧洲等重点线路上提升对干线运力的掌控能力。在两端加强与重点港口的合作,共同推进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并围绕海外重点地区提升端到端服务能力。加强与内贸船公司的合作,将沿海、沿江、内河、运河等“毛细血管”的集疏运体系建设纳入到战略级别工作中。
在空运方面,加强运力掌控模式的优化,进一步强化与核心航司的战略合作。干线端积极布局中东欧、中南美、东南亚和中东等新兴产业地区航线;在两端重点围绕杭州、深圳、香港等国内基地及海外重要枢纽节点形成有效的集疏运体系。保持空运业务在亚洲的领先地位。
在陆运方面,在稳住国际班列现有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构建全网运营体系,建立产品标准体系;加大对陆运口岸资源的投入,并在沈阳、长沙等核心枢纽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
在汽运方面,努力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和运力的可控管理,提升汽运通道的市场竞争力。聚焦推进集约化管理,构建更丰富可控的运力资源,并实现降本增效;继续扩增重点线路规模;持续深化自有SDCC汽运平台系统建设。
在资源配置方面,在国内找准薄弱节点进行资源投入;在海外扎实做好迪拜南城自贸区、泰国新库建设,积极拓展在东南亚、中东、拉美区域的资源布局。
2024年,公司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以进促稳,以全面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持续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物流平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