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刚刚 重磅出炉!
随着2023年一季报的披露,最新的基金管理规模数据出炉。
在今年一季度权益类市场回暖、债券市场企稳的背景下,去年底由于债基赎回导致规模萎缩的现象,目前已经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势头。
近16万亿的非货规模市场中,一季度公募基金非货规模增长超1400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就达到1200亿元,债基也有210多亿的增长,多家公募巨头单季度规模增长超百亿;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一季度规模新增1032亿,千亿基金公司增至17家,同样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势头。
非货规模增长超1400亿元
股票型基金增长最多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场非货规模15.63万亿元(含估算基金),比去年末新增1417.15亿元,环比规模微增0.91%。而在去年四季度,产品规模一度从15.91万亿元下滑到15.49万亿元,一个季度内规模曾萎缩4234亿元,缩水幅度2.66%。
分结构看,最受益于权益类基金回暖的股票型基金,一季度规模增长1205亿元,达到2.61万亿元,增幅4.85%;债券型基金也企稳回升,一季度规模微增211亿元,最新规模7.47万亿元,增幅0.28%。
另外,QDII基金、商品型基金也分别出现了272亿元、20亿元的规模增长。同时,混合型基金、FOF环比出现383亿元、32亿元规模的轻微萎缩。
分基金公司来看,易方达基金以10608亿元位居非货规模首位,华夏基金非货规模7668亿元,广发基金同期达到7013亿元,都超过了7000亿元,位居前三强。富国、招商、南方、嘉实等多家公募也都超过5000亿元关口,相对规模相差不远。
前十强基金公司中,2023年一季报规模相对排名与去年四季度末相差不大,嘉实基金从去年末第9名,升至第7名,区间规模增长271亿元。与此同时,汇添富、博时基金则相对下滑1名,分居8、9位。
从规模增幅上看,今年一季度共有11家基金管理人单季度规模增长超百亿,易方达基金规模增长最多,单季度规模增长352亿元;国泰、嘉实基金规模增长都超过270亿元,位居前三强。
另外,长信、华商、富国、鹏华基金等,多家公募单季度规模增长超过150亿元,也位居行业前列。
而从规模萎缩情况看,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也缩水106亿元,共有6家公募机构规模缩水超过了百亿。
针对非货规模的前述变化,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与去年“股债双杀”行情不同,今年一季度股市快速回暖,债市也出现了企稳回升,基础市场的走稳,为非货规模的触底反弹形成利好。虽然在结构上,部分基金公司产品结构不同,客户结构的差异,体现了此消彼长的效应,但相信随着今年经济的复苏,权益类资产的回暖,债券结构性机会的凸显,公募基金会再现其吸引力,重新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大增千亿
千亿基金公司增至17家
继去年四季度权益类基金触底反弹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统计包含QDII基金,含估算规模)规模也不断攀升。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继去年四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232亿元后,随着今年股市的快速回暖,一季度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再度新增1032亿元,增至5.11万亿元,规模增长2.06%。
分结构看,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378亿元,达到7034亿元;混合型基金中,相对偏高仓位的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也出现436亿元增长,达到2.9万亿元;灵活配置混合同期也从1.29万亿元增至1.32万亿元,规模增长294亿元;同期均衡配置混合基金规模萎缩103亿元,最新规模为1150亿元。
从基金公司角度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易方达基金同样以3956亿元位居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之冠,比排名第二的广发基金超过1000多亿元。广发基金该类基金规模达到2916亿元,位居次席,中欧基金2729亿元,位居第三名。富国、汇添富基金也都超过2000亿元,分居4、5名。
在今年一季度股市回暖下,全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的基金公司数量从15家增至17家,招商基金、鹏华基金新晋千亿俱乐部,且排名前2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巨头,相对排名也基本保持稳定。
在头部公司继续高歌猛进的同时,行业的两极分化也在加剧。
以头部千亿主动权益类基金公司为例,目前全市场17家基金管理人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3.15万亿元,全市场占比达到61.7%,环比去年末的千亿机构上升了2.84个百分点。
从当季规模增长看,华商基金规模增长最多,一季度规模从505亿元增至669亿元,当季度规模增长接近165亿元,增幅33%,主动权益类基金排名上升5位到21名;大成、招商、泉果、国金基金等四家公募机构,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也超过70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规模萎缩榜单上,交银施罗德基金一季度规模萎缩100.76亿元,从1730元减少到1629亿元,规模缩水5.83%。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此表示,在一季度股市回暖,中特估和AI行情热点持续的背景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回血”是正常现象,而且在存量资金博弈下,可能市场整体资金将从新能源、芯片、消费等相对滞涨板块,流向市场热门行业,这也会体现在各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的此消彼长上。
“从全年来看,我们仍然看好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随着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的回暖,投资者热情的增长,外资机构的不断涌入,相信国内公募机构权益类基金仍会重拾升势,在资本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该基金经理称。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