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力量崛起 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
原标题:公募人才变阵:新人获晋升 老将频“归巢”
人才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基石。伴随今年以来的震荡行情,资管行业人才流动也呈现加速态势。从业内动向来看,新生代开始走上前台,担任基金经理。与此同时,多位“奔私”投资老将陆续回归公募行业,有基金经理仅仅出走半年就重返公募。此外,为了更好地聚焦投资业务,多位基金经理宣布卸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新生力量崛起
从基金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来看,随着资产管理规模的持续增长,行业新生力量在崛起。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一些研究员晋升为基金经理。
10月9日,易方达基金公告称,计瑾担任易方达瑞安混合的基金经理。从从业经历来看,计瑾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任工银瑞信基金转债研究员、投资经理助理,2023年8月起在易方达基金任职。
9月26日,刘佳任泓德泓利、泓德裕盈等基金的基金经理。从履历来看,刘佳曾任民生证券研究员、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分析师,2018年1月加入泓德基金,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
类似的还有,9月20日,长盛可转债增聘历剑为基金经理。历剑在2018年11月加入长盛基金,历任信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
沪上某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公募基金行业已步入成熟期,头部公募资产管理规模高达数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可以打造强大的投研平台。同时,资本市场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基金管理规模越来越大,团队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招鲜”越来越难以“吃遍天”,这时候就要不断补充新生力量。
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
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指出,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认为,金融机构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加快从靠人的粗放式、随机性发展的旧模式转换为“人+机制+科技”有机融合的体系化发展的新模式,切实对标“一流”,补短板、强弱项,在人才的梯队培养、投研产销体系的建设、科技赋能等方面加快提升水平。
针对投研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安信基金总经理刘入领表示:第一,“种子”比“园丁”重要。招聘和选拔人才非常关键,热爱投资且拥有一定天赋的人才,在相同条件下成长速度更快。第二,“赛马”比“相马”重要。考核和绩效的有效应用,能够让人才在团队中脱颖而出。第三,“留才”与“育才”同样重要。公司的考核激励规则稳定、可预期,对自己有信心的投研人员会留在这里,依靠长期坚持他们就能做出来。
多位老将回归公募
与新生代走上前台相对应的是,今年以来多位投资老将选择回归公募。在离开公募行业3年多后,今年7月,董伟炜加入西部利得基金,并担任该公司绝对收益投资部负责人。董伟炜曾担任光大保德信基金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汇华理财有限公司权益配置总监。
董伟炜的回归并不是孤例,多位基金经理在“奔私”后选择回归公募。今年5月,招商基金公告称,招商瑞庆灵混合增聘王垠为基金经理。从王垠履历来看,2017年3月至2023年5月在招商基金工作,2023年5月至2023年11月在北京源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工作,从事战略咨询工作,2023年11月加入招商基金。这意味着,出走6个月后,王垠最终重回老东家怀抱。
此外,去年9月,离开公募多年的孙建波宣布加入格林基金。2010年,孙建波管理的华商盛世曾夺下当年的年度冠军。2013年,孙建波因个人原因离开华商基金,先后加入景林资产、创建乾和投资。
更早之前,离开富国基金,加入钦沐资产的于洋也选择回归富国基金。“首先,目前个人的投资风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获得较好的绝对收益。其次,在创立私募投资基金以来,运营方面的事务占据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无法专注于单纯的投资工作,多方面因素导致投资业绩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偏离了公司创立时追求卓越的初衷。”在退出私募时,于洋曾致信其私募产品持有人,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睿远基金赵枫也曾是交银施罗德的专户投资总监,2014年“奔私”,和王晓明一起创办了兴聚投资,此后加入陈光明掌舵的睿远基金。徐彦自2012年10月起历任大成策略回报、大成竞争优势、大成景阳领先等产品的基金经理,业绩表现抢眼。2018年10月徐彦“奔私”,加入正心谷资本,但最终重新回归大成基金。如今两位基金经理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
“在公募基金平台上,基金经理除了渠道客户路演等事情,可以专心做纯粹的投资工作。部分业绩抢眼的知名基金经理甚至连一些渠道路演都回绝了,几乎将全部精力用在投资上。但私募基金经理还要牵扯到公司管理和运营工作,这会分散掉很多精力。”某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