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舆情周报:社保基金重磅发声
一、宏观要闻
1.社保基金重磅发声!
据证券时报网,8月19日消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丁学东在《学习时报》撰文称,稳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守护好老百姓的“养命钱”。
文章指出,主动加强与监管部门、委托主体的协调沟通,积极推动完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政策,扩大养老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优化基金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更好满足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要求。严格落实监管部门各项规定,配合完善基金监管体系,科学制定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风险政策,加强基金资产配置和投资运营管理,强化基金风险监测预警等综合措施,确保养老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公开制度,主动向社会公布重要财务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开透明开展投资运营,稳定人民群众老有所养预期。
文章还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研究分析,深化对长期资金收益和风险来源的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新特征。统筹把握基金中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目标,提升多约束条件下资产配置水平,加强委托管理人考核和激励约束,持续创新丰富投资产品策略体系,不断提升投资运营能力水平。
文章最后称,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对破解影响制约基金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谋划再推动,推动建立完善与投资运营机构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投资运营专业化水平,增强机构活力和创新力,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基金投资运营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为提升基金投资运营效率效能提供坚实保障。
2.国常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
据证券时报,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审议通过《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草案)》和《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研究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
会议指出,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必然要求。要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成果、数据等资源要素跨境流动。要推进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创新发展,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融合,支持金融、咨询、设计、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国际化发展,打造新的服务贸易增长点。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抓紧推进电信、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开放。要适应新形势优化吸引外资政策,及时回应外商合理诉求,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更多务实举措。
会议审议通过《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草案)》,要求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重点关注地方和部门立法与上位法不一致、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损害营商环境等问题,优质高效做好备案审查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要求结合条例出台实施,切实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效率和安全管理水平。
会议指出,要大力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全链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梯度培育、要素保障、公共服务等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3.网下投资者打新规则将大改科创板需600万市值
8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中国证券业协会近期起草形成《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日开始征求行业意见。该修订规则拟定于10月1日开始实施。
此次对《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的修改范围广,涉及30条,其中修订22条、新增6条、删除2条。修改重点在于强化网下投资者的专业性、优化注册条件、做好与科创板新股市值配售制度的衔接、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行为管理等方面。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增规定“网下机构投资者应当设置首发证券风险绩效考核指标”。
该条款要求网下机构投资者对报价的客观性、审慎性进行回溯验证,对于上市公司上市当年及之后第二年被实施风险警示、股票终止上市或者经营业绩较上市前一年发生大幅下滑、首发证券暂缓发行、自身不当报价行为引发负面舆情、被投诉或举报等情况,纳入对定价小组成员的绩效薪酬递延支付或者回退机制,并定期向协会报告。交易人员出现操作失误的,也应由网下机构投资者进行内部追责。
二、行业观察
1.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明确:9月起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
据证券时报,8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已于日前发布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同时,还首次在行业内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周期及时调整负债成本。
证券时报此前已有报道,与《通知》同日下发的还有《关于平稳有序做好人身保险产品切换有关工作的通知》,这一通知要求各公司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平稳有序开展产品定价调整和切换等工作。
《通知》也强调,要建立与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相适应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确保预定利率调整过程中产品开发、切换、停售、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通知》明确了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其中,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0%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最低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万能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2.券业大并购!地方国资系内部开启券商整合
据证券时报网,地方国资系内部开启券商整合。
8月21日晚,国信证券发布重磅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万和证券的53.0892%股份。为此,国信证券计划自8月22日起停牌。
据悉,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为深圳国有独资企业。上述两家券商并购重组标志着地方国资系内部券商牌照开启整合,这与前期“国联+民生”“浙商+国都”的地方国资发起跨区域外延收购券商牌照的案例不同。
数据显示,万和证券与国信证券之间体量差距较大,前者营收及净利润排名约在100名左右,后者则是国内前十券商。有券商人士分析,当前我国券商牌照多,内耗式竞争严重,其中部分国资背景小券商规模小且不强,特色化也不明显,被当地券商收购或是最好出路。
3.传统大月遇存款“搬家”7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超万亿
据中国证券报,7月,银行理财规模高增。据华西证券(002926)研究所测算,截至7月31日,理财规模较6月末增加1.43万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受季末存款回流影响,银行理财规模往往在6月末下降,而7月为银行理财规模增长的传统大月。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过去5年,7月份银行理财规模平均增速达7.1%。华西证券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20年至2023年,各年7月理财规模分别增加1.82、2.23、1.66、1.74万亿元。
除上述原因外,受7月存款利率下调影响,居民存款向理财转移情况加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理财规模增长。
进入8月,理财规模维持高增,但也存在结构性变化。据天风证券(601162)研究所测算,截至8月11日,8月理财产品规模变化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增加897.14亿元,固收类增加2544.69亿元,混合类减少129.72亿元,权益类减少4.69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减少2.63亿元。
三、公司新闻
1.太猛了!五大行股价再创新高
据证券时报网,8月19日,A股银行板块已连续3个交易日上涨。42家上市银行中,41家录得上涨,仅有浙商银行(601916)下跌。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申万银行板块年内累计涨幅达19.08%,在申万31个行业中位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股价盘中再度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从基本面来看,近期江苏银行(600919)、杭州银行(600926)等首批发布半年报或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业绩显示,多家银行维持住了营收或净利润增长,规模保持稳健扩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此前披露的我国商业银行二季度监管指标显示,上半年整体实现净利润微增0.4%,6月末净息差较一季度末持平,资产质量稳定向好。此外,作为能够提供稳健分红的高股息品种,年内已有至少15家上市银行表明将会中期分红。
2.工、建、农、中前四!
据中国证券报,据“中国银协”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推出“2024年中国银行业前100名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位列前五位。其中,招商银行的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首次跃至名单第5位。
据悉,该名单以2023年末国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依据排序,对前100家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资产质量等综合展示。
截至2023年末,前100家银行总资产合计31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9%,占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89.97%,占我国金融业总资产的69.24%。2023年,前100家银行实现净利润合计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3%,占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的97.06%。
分机构类型看,100家银行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56家城市商业银行、17家农村商业银行、2家民营银行和7家外资银行。按照银行总部所在地看,广东、北京、上海和浙江四地入围银行最多,分别有14、11、11和10家银行,合计占100家入围数量的46%,占入围银行总资产的84.74%。
3.中国人寿拟清仓减持杭州银行
据财联社,8月20日晚间,杭州银行公告宣布,因资产配置需要,中国人寿(601628)拟在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按市场价格减持杭州银行股份不超过110092230股。上述1.1亿股股份,正是中国人寿所持有的杭州银行全部股份。也就是说,若此次减持计划顺利完成,中国人寿将彻底退出该行股东行列。而按当前该行股价计算,中国人寿此次“清仓”或可套现14.9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人寿此次减持主要是出于其自身战略调整需要,同时也为杭州银行国资股东提供了增持空间,预计本地国资股东或将接盘,进而提升持股比例。整体而言,此次减持对杭州银行影响有限,但可能会导致股价在短期内出现波动。
四、海外动态
1.美国截至3月的一年非农就业总人数下修81.8万人
据中国基金报,21日晚间,全球此刻最关心的经济数据出炉,美国劳工部的劳工统计局(BLS)公布了截至3月的过去一年非农就业初步修正数据。
报告显示,从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的12个月期间,美国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比最初报告的少了81.8万个。
作为对非农就业数据的初步年度基准修正的一部分,劳工统计局表示,实际的就业增长比最初报告的290万减少了近30%,修正后的总就业岗位水平下降了0.5%,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的降幅。虽然这些数字每月都会常规修订,但劳工统计局每年在获得季度就业与工资普查结果后会进行更大范围的修订。
华尔街一直在等待这些修订数据,许多经济学家预计最初报告的数字会有大幅下调。
即使在修订后,该期间的就业创造仍超过200万,但报告可能表明,劳动力市场并不像之前劳工统计局报告的那样强劲。这可能进一步推动美联储开始降低利率。
修订内容表明,劳动力市场的放缓开始得比原先预期的要早得多。直到本月初,市场和经济学家才因7月份的就业报告而感到担忧。这份报告引发了警报,因为招聘步伐疲软,失业率连续第四个月上升,但其他指标如失业救济申请和职位空缺显示出经济放缓的迹象更为温和。
2.日本7月核心CPI同比上涨2.7%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8月23日,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日本剔除价格波动较大的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8.3.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上月增加了0.1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三个月扩大。
3.美联储会议纪要:政策制定者强烈倾向于9月降息
据财联社,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公布了7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上月强烈倾向于在9月的政策会议上降息,其中几位官员甚至愿意立即降息。
在纪要发布后,市场反应并不大,美股温和上涨,美债收益率略有下跌,会议纪要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市场分析师的观点。
美联储上月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政策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但为在9月17-18日的会议上降息打开了大门。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下个月降息,到今年年底,可能会降息100个基点。
纪要显示,在7月的会议上,绝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认为,如果经济数据继续与预期相符,那么在下次会议上放松政策可能是合适的。
他们还指出,许多美联储官员认为利率是具有限制性的,一些与会者认为,在通胀压力持续降温的情况下,维持利率不变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加大对经济活动的拖累。
会议纪要还显示,尽管所有美联储官员都同意在7月份维持利率不变,但几位政策制定者表示,在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抗通胀取得的进展“为在本次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或者说他们支持这样的决定”。
除了通胀持续回落外,就业市场状况恶化也是降息的理由。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高于4%,失业率的上升速度增加了降息的紧迫性,并导致很多分析师认为下个月应该降息5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