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余焕:从投行切换至投资赛道 保代的思维方式需转变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彭洁云)作为2004年注册的首批保荐代表人,保荐制从无到有的亲历者,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余焕虽已离开投行一线十余年,回忆起2004年3月首次保代考试那些事儿,当时的场景犹在眼前。
忆往昔:每个人都拼了命去赢
彼时,我国股票发行市场还在实施以通道制为核心的核准制,每家券商根据规模大小都有不同的发行通道数量,而首次保代考试则打破了这种固化的格局,“双人签字保荐制”也使得事实上两个保代就形成了一条新的“通道”,对各家券商来说意义重大。
余焕最单纯朴素的想法是通过考试为所在券商增加企业上市通道:“我们公司有4个(通道),意味着你多一个通道,就多一笔业务收入。当时我是东吴证券投行部的副总,就带着大家一门心思备考,首先不能低于4个,这个是绝对不允许的,要能多赚一个通道就更好。”
“考试通知一出,各大券商的参考人员当时哪还顾得上做项目,全都集中在一起复习迎考。”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备考时光:鸽子笼一样狭小的单人间,一张床、一张小桌子、一个小凳子,若是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就膝盖顶膝盖。复习到凌晨一两点钟累了,到学校外面走走看看,每个楼都是灯火辉煌。“就跟高考一样,真是每个人都拼了命去赢。”
在余焕看来,保荐代表人的设立,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保荐制推出的背景之一是,“东方锅炉(600786)”等一些编造文件欺骗上市的作假案例对投行业务规范和行业底线造成很大冲击。为解决当时证券企业内控模式解决不了的项目质量问题,监管层采用了“双人签字保荐制”。“保荐代表人在全球也是首例,我理解目前来讲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以前都是机构保荐,没有个人保荐。”
余焕坦言,保代资源在刚开始的几年里呈现稀缺状态,关于保代被高薪挖角和频繁跳槽的新闻频见报端,券商在对保代群体进行内部管理和薪酬体系构建方面遇到了重大挑战。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保代准入条件的放宽和管理模式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原有的通道价值逐步降低,保荐代表人也变得不再稀缺。作为证监会保代考试出题专家组的成员之一,余焕到2011年左右已深切感受到市场的变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内控水平不断提高,整个发行市场对券商的要求趋向体系化,而非依赖个人,过分强调个人能力和作用的做法,实际上已不再可行。”
新“国九条”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明确要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控好了上市公司的质量,才能保证市场的繁荣。”在余焕看来,保代要始终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作用,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职责,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要做一些不合规的事情,也不要做一些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事情,不要轻易签那个字。”他表示,要明白签字即代表承担责任,避免事后追悔,因为这将影响保代的一生。
谈转型:切换至投资赛道并非顺理成章
如果有机会重返保代生涯的起点,会做些什么让自己的职业道路发展更顺畅?已从投行转换至投资赛道多年的余焕对此深有感触。
2013年7月,余焕离开证券公司投行部门,转战投资赛道,目前在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任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发起设立,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支国家级投资基金。
很多人以为有投行的工作经验,接下来转型去做投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首批保代转型走向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接近半数的保代都已转做投资。在两个赛道皆深耕十多年的余焕看来,两者虽然有不少共通之处,但真正要做好投资,却未必那么顺理成章,中间也要经历思维方式的转换。
“做投行做多了,会把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看得很重,但其实做投资更多要看到未来的东西。现在不规范的东西,今后可以规范,但现在做得好的方面,未来是不是有收入和现金流,是不确定的。”余焕坦言。
另外,投行本质上是中介业务,即便项目失败,损失通常限于人力成本和差旅费,而最大的成本实际上是时间和精力。然而,投资不仅涉及机会成本,资金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且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这要求投资者持有不同的心态。
他笑言,两项业务庆贺的时点也存在差异。投行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旦项目承揽并签订协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庆祝的理由。项目成功上市,同样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里程碑。投资则包含两个关键环节:首先是资金投入,这值得初步庆祝;但最盛大的庆祝当属成功退出,届时能够确确实实地将资金收回,这才是最终的胜利。
回到最初的假设。如果有机会重返保代生涯的起点,余焕表示,会让自己专注于1-2个未来的行业,真正“把自己放进去”,不单单是精通上市公司IPO、重组并购的运作,同时也让自己深入行业,成为半个行业专家。
新“国九条”提出,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规模大、周期长,余焕所在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典型的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能够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低碳产业和采取绿色生产方式的企业。
“我们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到最前面,但对安全性和收益的要求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在当前阶段性收缩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会更加耐心、精心地挑一些项目,该出手时就出手。”余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