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调整!今日实施
对北向资金关注较多的投资者需留意!
港交所5月11日发布公告称,参照此前交易所发出的通告,继成功完成推出前测试后,有关北向交易的实时成交额及每日额度余额的调整将于5月13日(星期一)正式实施。
沪深港交易所曾于4月12日宣布同步调整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优化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后,其披露频率和内容与A股市场信息披露的一般习惯更有一致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市场异常波动,减少“跟风”炒卖的行为。
维护市场整体信息披露一致性
为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机制,保证市场整体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在两地证监会指导下,基于主场原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将分别对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进行调整。
调整后主要安排如下:
沪深股通方面,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每日收市后披露沪深股通成交总额及总笔数、ETF成交总额、当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证券名单(包括ETF)及其成交总额,并按月度、年度公布前述数据的汇总情况。每季度第5个沪深股通交易日公布上季度末单只证券沪深股通投资者合计持有数量及各香港结算参与者持有数量。
港股通方面,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交易期间公布买入卖出成交金额及成交总额。每日收市后披露当日买入成交金额及笔数,卖出成交金额及笔数,成交总额及总笔数,ETF成交总额,当日前十大成交活跃证券(包括ETF)名单及其买入成交金额、卖出成交金额、成交总额,并按月度、年度公布前述收市后数据的汇总情况。每日收市后披露单只证券港股通投资者合计持有数量。
交易所4月12日明确,为给市场预留充足的调试和过渡时间,确保市场各方参与者准备充分,本次调整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港交所完成对沪深股通盘中实时交易信息的调整,预计一个月后实施;第二阶段,沪深港交易所同步完成其他交易信息的披露调整,预计第一阶段完成三个月后实施。
交易所表示,沪深港通推出以来,沪深港交易所在两地证监会指导下精诚合作,积极推动取消总额度限制、扩大每日额度、丰富标的品种范围、优化交易日历等系列优化举措落地实施,促进两地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据悉,下一步,三个交易所将继续密切合作,推动更多标的品种和交易方式纳入沪深港通,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统筹开放与安全,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信达证券(601059)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首席分析师于明明表示,新的信披安排有效精简了盘中、盘后信息,将实际披露的内容及频率与国内公募基金的现行要求接轨,意在维护市场整体信息披露的一致性,提高信息披露与市场发展的适配性,保障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公平性,鼓励投资者正视北向资金相关信号意义。
客观认识北向资金
陆股通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通过陆股通渠道投资A股的国际资金也被形象地称作“北向资金”。
如何客观认识北向资金在A股的作用和地位? 北向资金等同于“聪明钱”吗?
针对上述问题,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北向资金的交易信息披露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的特点,远超A股其他类型资金,但是,单日跨境资金的流动并非未来市场涨跌的“风向标”。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北向资金短期波动存在均值回归特征,在短期内快速流出之后往往存在回流需求,本身符合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但北向资金并不具备前瞻性,北向资金“聪明钱”“定价权”“前瞻性”概念设定具有很强的误导性,从2014年沪港通启动开始统计,这10年时间里北向资金收益也仅有5年跑赢全A指数,并未显著好于大盘。
博时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专职委员于善辉表示,简单地解读北向资金信息可能会对投资者的交易判断造成影响,甚至会破坏市场稳定。北向资金不全面的信息披露容易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引起投资者误判。
减少“跟风”炒卖等行为
调整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将产生哪些影响?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在A股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环境下,本次沪深港通信息披露机制的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市场异常波动,减少“跟风”炒卖的行为,有助于保证各类投资者信息披露的公平性。
“北向资金过于频繁的信息披露和动态变化容易受到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干扰投资者判断,引起跟风交易。”燕翔表示,A股市场拥有不同类别的投资者,目前只有北向资金每日盘中实时和盘后披露交易情况和持仓明细等数据,其他类别投资者交易持有数据披露频率较北向资金少之又少。海外欧美主流股票市场上同样也没有披露某类特定投资者交易数据的惯例。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提示,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跨境资金流动等外部因素影响,把握好A股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主线,分享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增长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