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2023年度经营业绩陆续出炉
● 本报记者 杨皖玉
首批基金公司2023年度经营业绩出炉,显现出行业格局大洗牌的冰山一角。2023年,华夏基金净利润保持在20亿元以上,超越工银瑞信基金;招商基金净利润超过了汇添富基金。长盛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南华基金营收实现正增长。年报显示,2023年,围绕ETF、投顾、养老等业务,部分公募实现逆势领先;明确自身定位的中小型公募更易突围。
部分机构逆势突围
截至3月27日发稿时,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余家公募2023年度经营数据出炉。
近三年,受市场行情震荡的影响,多数基金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三连降。在这个过程中,公募行业的格局悄然发生变化,部分在经营中保持定力并快速调整的基金公司,行业地位逆势而上。
2023年度,华夏基金净利润超过工银瑞信基金,达20.13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华夏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近三年均出现净利润连续下降,但相较于2021年,华夏基金净利润仅减少3亿元,工银瑞信基金则减少了8.52亿元。
2023年,招商基金净利润实现17.53亿元,同比降幅仅为3.31%。对比来看,2023年汇添富基金净利润达14.15亿元,相较2021年减少18.48亿元。
从各家公募的母公司年报中,可以观察到部分公募逆势突围的经营思路。其中,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是ETF、投顾、养老等。
中信证券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华夏基金产品成立数量仍保持行业领先,权益基金中期投资业绩排名行业前列,社保投资业绩出色,ETF规模和增量保持行业领先,货币基金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积极推进养老三大支柱业务,引领消费类REITs业务发展。
招商银行的年报显示,招商基金2023年在产品布局方面,坚持逆势布局权益型产品,落地行业首批混合估值产品、央企股东回报ETF、管理人让利产品及首只绿债指数产品,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满足投资者需求。在客户经营方面,积极推进渠道和客群开拓,稳健开展投顾业务,充分把握养老金业务发展机遇,深耕客户陪伴和投资者教育,满足客户需求,实现规模稳步增长。
中小型公募探索新思路
部分中小型公募则在行业洗牌过程中不断探索逆势增长的思路。
大成基金、长盛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南华基金的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南华基金在2023年扭亏为盈,净利润突破100万元。
观察这几家基金公司的经营思路,都能够结合自身禀赋或母公司资源确立较为清晰的产品定位。
国元证券年报显示,2023年,长盛基金提出“立足绝对收益目标,精进固收+”策略,积极开拓机构业务,深挖互联网金融潜能,拓展客户数量与服务边界,依靠产品业绩带动整体规模上升。长盛基金同时提出,将坚持固收产品领跑,权益产品紧随的产品配置思路。
方正富邦基金以多元化为思路,做强主动权益产品、做大固定收益产品、布局特色指数产品,打造多元投资管理能力。
南华期货的年报显示,南华基金作为首家期货控股的公募基金,将有效发挥公司在期货及衍生品方面的专业优势,稳步推进相关业务的拓展,并逐步发展成为公司在资产管理领域的重要抓手。
不断优化业务结构
为应对资本市场波动以及基金降费新规出台等多重挑战,不少基金公司主动破局。
国海证券年报显示,在2024年,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一是充分发挥权益业务优势;二是择机布局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并适时推动绩优老产品的持续营销,做大规模;三是继续布局基金投顾业务;四是充分发挥和利用股东优势,全面推动国际业务发展,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信达证券年报显示,信达澳亚基金将坚定推进“第二增长曲线”战略,将“固收”及“固收+”业务线打造成继权益业务后的另一业务支柱,不断优化业务结构。
光大证券年报显示,光大保德信基金将继续以投研能力作为驱动业务的核心,深耕零售渠道并积极与机构客户开展合作,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金融科技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