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资产走强 红利基金营销火热
□本报记者 张凌之
2023年下半年以来,高股息资产持续走强。2024开年以来,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等板块中的高股息个股强势不减,部分重仓高股息资产的红利基金净值迭创新高。
强大的赚钱效应为红利基金带来了显著的吸金效应。多只红利ETF份额大增,更有ETF份额较2024年初已大增超6倍。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一边发力红利基金的持续营销,一边快马加鞭“上新”红利基金。
高股息资产成香饽饽
2024开年以来,高股息资产延续了2023年的火爆。煤炭、银行、石油石化等板块中的高股息个股更是成了“香饽饽”。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收盘,2024年以来,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板块涨幅高达23.06%,石油石化板块涨幅达18.39%,银行板块涨幅达14.47%,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位居前三。
部分银行股的股价迭创新高,也显示出高股息资产的强势。2月23日早盘,银行板块快速拉升,行业指数涨幅居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均创阶段新高。
截至2月23日收盘,以高股息个股为成分股的上证红利指数2024开年以来涨幅为12.82%,中证红利指数期间涨幅为10.09%。跟踪上证红利指数的华泰柏瑞红利ETF净值也持续走高,2月22日,华泰柏瑞红利ETF的产品数据显示,该ETF当日复权单位净值再创新高,达到3.4439元,超过了2007年10月15日的3.4101元。
在基金名称中含“红利”二字的113只基金中,有81只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其中,建信沪深300红利ETF、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中泰红利价值一年持有等红利基金涨幅超13%。
吸金效应明显
“公司开年来发力持续营销的几只基金全是红利策略相关的产品,既有指数基金,也有主动权益基金。”一家中型基金营销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基金公司发力营销看重的正是红利基金强大的吸金效应,这一吸金效应从红利ETF开年以来的规模变化中可见一斑。多只红利ETF尤其是红利低波ETF份额增长明显,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份额从年初的27.65亿份增加至2月23日的63.97亿份,份额增长36.32亿份,成为份额增长最多的红利ETF;景顺长城红利低波100ETF份额增长26.47亿份,较年初增长超60%;天弘红利低波动ETF、红利ETF易方达份额增长分别为15.04亿份和13.31亿份。值得注意的是,天弘红利低波动ETF年初的份额仅有2.3亿份,到2月23日,该ETF份额达到17.34亿份,增幅超6.5倍。
除了对现有红利基金进行持续营销外,不少基金公司还快马加鞭“上新”红利基金。自2023年11月1日以来,仅不到四个月时间,就已有安信红利精选、万家红利量化选股、博时中证红利低波100、宝盈华证龙头红利50、大成红利汇聚、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等16只红利基金成立,且与其他权益类基金动辄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的认购时间相比,这些红利基金的认购时间多在10天左右。
目前正在发行的基金中,还有四只红利基金,包括鹏扬中证国有企业红利联接、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联接、富国中证红利低波动ETF、上银国企红利;还有两只高股息基金分别是汇添富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易方达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ETF。
资金避风港
“近两年红利策略兴起背后最核心的因素来自无风险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一位基金经理直言。
华南一位基金经理表示,高股息资产的突然火爆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更多表现为存量博弈特征,增量资金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成长股的表现。加上国际流动性偏弱,而红利标的代表深度价值,安全垫高,而且每年都有分红。在宽基指数趋势变弱的环境下,此类个股得以脱颖而出。
面对热度的持续升温,红利策略还能火多久,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华泰柏瑞红利ETF的基金经理柳军表示,展望后市,投资者会在政策预期与实际兑现之间博弈,红利策略产品仍将是资金的避风港。从中长期角度看,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切换为高质量发展以及在外资不断流入的背景下,未来市场定价体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增加对于业绩定价的权重,以股息率作为筛选标准的红利策略天然具有优势。当前上证红利指数处于右侧布局合理区间,从估值的角度看,当前处于合理偏低的位置,仍具有配置价值。
不过,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日前发表的观点也提示了短期风险:“交易拥挤度及恐慌情绪指数是未来一阶段高股息行情需密切关注的指标,当前中证红利指数交易拥挤度已达近三年相对高位,后续绝对收益的波动或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