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规则落地一周 转融券规模缩水明显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自3月18日转融券“T+1”正式落地以来,转融券规模有所下滑,政策效果显现。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2日,A股全市场转融券余额下滑至541.50亿元,较3月18日下降34.14亿元,下滑幅度为6%。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转融券“T+1”规则的实施在一周内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目前转融券规模大幅下降,券商、公募基金相关业务逐渐适应。长远来看,有利于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秩序。
转融券规模持续下降
2月6日,证监会宣布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此后,转融券余量及余额双双低位徘徊、逐步下降。3月18日,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正式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意味着转融券“T+1”正式落地。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A股转融券余量为37.07亿股,较2月6日下滑45.25%;转融券余额为541.50亿元,较2月6日下滑38.20%。
转融券融出股数也在下滑。中证金融数据显示,3月22日,全市场转融券交易进行了467笔,合计融出数量为1331.58万股,相比2月6日前单日融出数量超1亿股的情况已大幅下降。
从转融券期限来看,从2月6日至今,大多集中在14天、28天,出借时间变长。
随着转融券存量逐步了结,融券余额亦大幅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A股融券余额为596.19亿元,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为0.1%;截至3月22日,A股融券余额锐减至264.13亿元,较2月6日下滑55.70%,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下滑至0.06%。
从融券余量变动情况看,截至3月22日,A股融券余量合计47.29亿股,较2月6日的95.16亿股下滑50.30%。
国金证券认为,转融券“T+1”降低了机构投资者在融券端相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优势,使各类投资者有更充分的时间消化市场信息,有利于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融券监管从严从紧
在2月6日证监会宣布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后,券商、基金积极作出回应。多家公募基金纷纷表态,将暂停新增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审慎稳妥推进存量转融通证券出借规模逐步了结,确保相关业务平稳运行。同时,多家券商在官网发布修订转融券出借协议的通知。例如,某券商官网通知显示,可以出借的证券仅为交易所和证券金融公司公布的标的证券。撮合成交部分则是要按照相关交易进行,不再“实时交易”。
此外,“限售股转融通出借”迎来最严禁令。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禁止大股东、董事、高管参与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融券卖出,防范利用“工具”绕道。
此前1月底,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证监会表示,此次优化融券机制,主要体现的监管意图之一是突出从严监管,阶段性限制所有限售股出借,进一步加强对限售股融券监管。监管口径由“暂停”明确为“禁止”,彻底堵上限售股转融通出借的漏洞。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反映出监管机构呵护市场的决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的监管,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后续,随着相关制度规则不断完善优化,更加突出“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回报及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