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乘势而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晓华 李春剑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记者:我国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您认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曲永义: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一是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更加平衡,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三是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

  吴新明:长三角地区决策、协调、执行一体化的相关机制已经形成,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具体而言,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跑出加速度,特别是交通一体化取得长足发展;二是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产业创新协同迈出新步伐;三是实现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常态化机制化开展长江渔政等联合执法;四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老百姓享受到更多一体化发展成果。例如,2023年南通在上海异地就医110万人次,公积金提取等152项政务服务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

  连玉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绩斐然。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以冬奥为标志的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三地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均取得新突破。三地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提质,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连接,为区域协调发展赋能。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攻坚克难

  记者:您认为当前区域协调发展还要突破哪些制约因素?

  吴新明:当前,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仍存在一些堵点。比如,共享机制仍需完善,要素流动机制尚不健全,公共服务实现同城同质有待推进,政策协同机制还需提升,各地政务服务制度标准不尽相同……这些都影响了“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的通畅性、普惠性。

  连玉明: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但仍面临区域内创新能力差异大、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融合不充分、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创新能力的落差,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产业梯度和产业发展间的落差,导致三地在新产品研发、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参差不齐,也造成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发展不均衡、接续难度大,制约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

  曲永义:一方面,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仍不够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仍不够健全,难免制约发展成果共享。尤其是一些跨省的区域协调缺乏政策约束力,尚未形成稳定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

  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记者: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各地区应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连玉明: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优势,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进行统筹谋划,聚焦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与空港、陆港、海港建设,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深化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的制度型开放,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吴新明:南通将发挥自身所长,更好服务大局,在共同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为此,一是要找准定位,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二是要尽展所长,增创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地区产业链创新链,持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水平。三是要重点突破,突出产业创新协同这个重点,更好服务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加快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曲永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以高水平协同联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东部地区要基于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积累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链领先优势;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等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崛起;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特色资源禀赋优势,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推动生产方式升级;东北地区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更大突破,进一步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中国基金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中国基金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中国基金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激光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133 4673 4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