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建设金融强国
张艺良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风浩荡之中,2024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完成一系列既定目标任务,举国关注。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任务更艰巨。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指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前进方向,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金融之所以重要,因其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全国两会,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都是重点议题、焦点话题,相信今年更是如此,各界都期待全国两会现场能有更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出。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一系列有力举措被推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在汇聚,让我们对建设金融强国充满信心。
信心来自于我国强大的经济基础。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核心CPI基本平稳,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整体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信心来自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能够为投资、消费等各类经济活动提供丰沃的土壤。同时,我国的宏观政策不断对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支撑,并且由于我国物价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加力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有条件,能够持续释放政策的激励效应。此外,我国不断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等举措将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我们能够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信心来自于金融服务经济框架清晰、根基稳固。近年来,金融部门不断围绕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各领域的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资本市场更加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后,金融部门精心谋划、统筹推进,要求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这意味着,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均能得到金融体系更强力的支撑,使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信心来自于金融监管有效性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已经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共识。随着金融领域重要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新兴领域制度短板不断被补齐,监管协同、全程监管、立体化追责、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势正在形成。这使金融强国的建设有了制度保障和安全保障。
信心来自于我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近年来,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持续服务“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些举措,都为我国能够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心还来自于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处事原则和长期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根植于血脉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使我们有培育良好金融文化得天独厚的土壤。
有信心,更要有扎实的行动。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召开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要求金融系统各条线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深化金融改革;坚持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强监管严监管要求;围绕 “五篇大文章”做好相应的工作安排等,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目前,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在新年前后已密集出台,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细化政策陆续出台,推动金融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有底气、有信心、有行动,万事皆可成。今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我们期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将有更多的好声音、好建议、好消息涌现,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