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盾转债步入退市整理期 历史上首只步入退市整理期的转债
蓝盾转债步入退市整理期,这是历史上首只步入退市整理期的转债。
首个退市整理期
10日,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首日的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的起始日为7月10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7月28日,公司可转债自7月10日起恢复转股。
图片来源:*ST蓝盾
公告称,结合公司目前的资金状况,预计可转债2023年付息事项(第五年利息,票面利率为1.8%)存在违约风险。
而进入退市整理期后,公司可转债名称变为“蓝盾转退”,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证券简称为“Z蓝转退”。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将对公司股票及可转债予以摘牌,公司股票及可转债终止上市。
可转债退市的背后,是正股近年来的业绩不佳。V观财报(微信号ID:VG-View)注意到,2019-2022年,蓝盾股份连续四年亏损,分别亏损9.27亿、10.28亿、14.86亿以及17.57亿元,亏损额不断扩大,同时还因连续两年触发财务类退市指标而引发退市风险。
此外,*ST蓝盾主体及相关债券评级机构联合资信也于上月6日公告称,鉴于跟踪期内公司经营、财务等方面情况继续恶化,经综合分析和评估,联合资信决定下调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为CC,同时下调“蓝盾转债”的信用等级为CC,评级展望为负面。
图片来源:联合资信
上述公告还称,截至2022年底,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8.69亿元和10.18亿元, 绝大部分处于逾期状态;银行借款逾期期限均超过一年;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0.54亿元,其中使用权未受限的货币资金0.10亿元, 明显低于“蓝盾转债”剩余本金余额。
除蓝盾转债之外,触及退市情形的还有搜特转债。此前,搜于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4月18日至5月22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交易被终止。
不过,因*ST搜特的“1元退市”属于交易类退市情形,根据相关规则,*ST搜特不设退市整理期,故搜特转债也相应没有退市整理期。
“蓝盾转退”在停牌前价格曾高达153.001元,但10日开盘后,蓝盾转退暴跌67%。截至收盘,蓝盾转退价格报35.59元,日内大跌76.74%。
而其正股*ST蓝盾也变成了蓝盾退,低开37.5%。截至收盘,蓝盾退股价遭腰斩,报0.24元。
或成常态化现象
自1992年中国宝安发行首只可转债以来,在我国可转债30多年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可转债退市情形。
V观财报注意到,深交所上月发布《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退市整理期间交易安排的通知》,其中指出,上市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可转债同步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十五个交易日。
此外,退市整理期间,可转债证券简称后冠以“退”标识。可转债进入退市整理期首日不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次日起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
对于投资者而言,深交所指出,普通投资者首次买入处于退市整理期尚未摘牌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可转债,应当以纸面或者电子方式签署退市整理可转债交易风险揭示书。
同时,投资者还应满足“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以及“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的条件。
对于可转债的退市,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接受V观财报采访时表示,对于貌似安全的可转债,亦需要研究母公司基本面。公司的基本面才是根本,衍生品只是在公司基本面稳健的基础上才言安全。
“可转债退市会随着注册制的推进未来会成为常态,可转债的发行也许需要提升门槛,类似债券的发行需要门槛的道理一样。”李大霄表示。
“未来可转债跟随正股一起退市可能会成为常态化现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告诉V观财报,未来可能要适度提高可转债发行门槛,防止正股有退市风险,从而让可转债强制退市。
杨德龙称,可转债“躺赢”的时代已经结束。特别是一些高溢价的可转债,在追涨的时候可能会被套,而一些正股有退市风险的可转债,甚至可能出现比较大亏损。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转债正股退市仅仅是一个开端,这一趋势后续或还会继续发酵,正股退市个券数量大概率会进一步增加,市场情绪可能会转入磨底状态,短期可以继续观察数个交易日,特别需要关注正股退市完全落地后对应转债的处置情况,预计冲击的影响会逐步清晰,市场估值将会完成再平衡。
此前经济日报也刊文称,全面注册制下,证券市场将迎来全方位、根本性的变化。过去一些“无脑买入”“跟风买入”的简单套路行不通了,一些规则制度上的短板不能视而不见了。各市场参与主体还需顺时应势,调整包括可转债在内的投资方法,完善配套制度,提升风险意识,共促A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