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短讯!巨额财务造假!这家公司拉响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警报
对于财务造假公司“零容忍”!
4月18日晚,ST宏图披露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公告显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拟对ST宏图及相关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及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事先告知书相关事实显示,ST宏图可能触及退市新规中“造假金额+造假比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据悉,公司股票将于4月19日停牌,4月20日复牌,自复牌之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续根据中国证监会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根据公告内容,ST宏图存在虚减负债的情况。其中,2020年虚减负债金额为97.48亿元,2021年虚减负债金额为97.48亿元,2020年及2021年虚减负债金额合计近195亿元,且占该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4106.92%。
该情形,属于公司披露的资产负债表连续2年存在虚假记载,资产负债表虚假记载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净资产合计金额的50%。因此,将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2月修订)》第9.5.2条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事先告知书显示,经查,2017年至2018年,宏图高科(ST宏图)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宏图三胞及其32家子公司、3家分公司与公司控股股东三胞集团安排设立、借用并控制的,交由宏图三胞管理的南京龙昀电脑有限公司等18家公司虚构购销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2017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具体来看,宏图高科(ST宏图)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金额比例为38.98%,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金额比例为72.21%。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占当年披露金额比例为32.69%,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金额绝对值比例为13.85%。
与此同时,ST宏图因未对金融机构的融资进行会计处理,2017年至2021年财务报表虚减负债金额分别为90.63亿元、98.20亿元、98.01亿元、97.48亿元、97.48亿元,占当期披露负债的比例为81.28%、104.73%、106.40%、103.34%、101.75%,存在虚假记载。
上交所火速启动相关程序
根据事先告知书,公司连续5年存在虚假记载,财务造假金额巨大,丧失基本的诚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对投资者信心和信息披露秩序造成严重损害。
当日晚间,上交所向ST宏图下发关于触及重大违法退市风险警示情形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要求ST宏图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进行风险提示,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积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向上交所了解,上交所已第一时间对公司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实施程序,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同步启动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纪律处分流程,将从严从重予以自律惩戒。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上交所将持续督促公司披露进展情况,提示重大违法强制等退市风险。后续,上交所将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依规尽速对公司股票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坚决出清重大财务造假的“害群之马”,净化市场生态。
还面临两重退市风险
除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外,ST宏图可能还面临多重退市风险。
一是交易类强制退市风险。2020年4月以来,公司股价长期不足2元或在2元左右徘徊,并一度低于1元。截至4月18日收盘,公司股价收盘价为1.27元/股。
二是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由于3C零售连锁业务继续亏损和计提大额资产减值,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到-55亿元;2022年末净资产为-58.31亿元到-54.32亿元。若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22年年报披露后可能将触及净资产为负的财务类退市退市风险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自2022年4月1日起启动预重整,但截至目前,法院尚未就公司重整申请作出裁定,公司能否进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确定性。即使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仍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ST宏图于1998年上市,现有业务主要包括3C零售连锁、工业制造、艺术品拍卖、金融服务等。
近年来,ST宏图主营业务持续萎缩,债务出现逾期。上交所连续多年对公司定期报告进行监管问询,持续关注公司财务真实性,特别是大额应收及预付款项长期挂账但无业务往来等异常现象,要求公司尽快核实并披露,并督促公司充分提示相关风险。2021年12月,公司及控股股东三胞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上交所督促公司强化退市风险揭示,ST宏图就面临退市风险多次提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